外化与内化

今天写博客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
许久前形成了一种认识:学来的知识是他人的知识,需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,然后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。其中,对于知识的内化,以往我的处理方法都是将脑海中的一缕缕想法梳理,然后再搜集相应资料,对彼此进行验证对比的学习,最终自己将零零散散的信息在为知笔记中整理成框架化的「知识」。信息内化为成体系的知识网络,一直对这流程很自信,今天却发现过程中或许导致了不少的误会。

并非流程的错误,只是浮躁的心情驱使自己将处理方式当成了最终目的。「将信息梳理,重构输出。」我能认识到这远非知识内化结束,仅仅是知识学习的一种手段和增加其印象的一项方式。然而经过漫长的收集与梳理后,往往被单纯的文字输出成果冲昏头脑,误以为为知笔记中的篇篇文章便已是将信息内在化为知识。遗憾的是,这是内在的外显,而利用内在的外化也远不做到知识的内化。

外化达不成内化,它只是普遍认为在内化过程中有效的一种手段。浮躁之下,误以为外化后已将知识得到了内化,但长期的时间与实践过程中又缺乏「已得到的知识」的正向成果反馈,于是对外化这一手段也愈发不够自信,外化的形式也逐渐被荒废。最终形成了自怨自艾的死循环,陷入惆怅。

知识的获取,只有通过不断尝试、不断实践从中得到领悟和偏差的修正。明确这经久不衰的公理,现在便可开始改变以往的困境。让外化手段重归手段,让内化频繁经历尝试,将实践也进行外化,使得外化成为生活中地位极低和频繁的普通事务。同时也不再躲藏,将外化的成果公布于众,让外在的眼光将自我膨胀的骄傲和虚荣戳破。

大概,这也是告诫不要吝惜笔墨的道理吧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1206 - 荣耀手环4连接到 Google Fit 的问题

用户体验设计面试中的 7 个问题(如何为此准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