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的疑惑
《进击的巨人》被禁,官方原因是暴力。民间有两种说法:一是墙寓意中国的「墙」,如同早期《1984》被禁;一是作者大量右翼言论,故而被禁。今天,这个话题又提了上来,感性上是有些气愤的。
论其品质,毫无疑问是部佳作。无论何种理由,被禁始终让人遗憾。即使因右翼言论遭禁,是否就该大快人心?我心声愤慨,不过也存有矛盾。一个右翼人士创造的作品,是否就该抵制;一名右翼艺术家的来访,是否就该禁足?若希特勒在参军之前是个闻名的画家,假设现在还留有遗作,举行作品展览,是否应该拒绝?
我明白,个人的抵制终究是个人的选择,无权涉足。不过,权力下的抵制就是另外一回事,民声到权力的决策也又是一个过程。曾接触过电视台审片,看到台独或劣迹明星的被禁清单,无论缘由如何,第一是惊讶!
个人的抵制是自由的,没有对错之分。我只是在寻思,是否因为一个人的劣迹就可彻底否定他?如果一个朋友支持参拜靖国神社,那是否还能继续欣赏这个朋友,称之为朋友?同理,如果你超喜欢的偶像,恰好是他人极其厌恶的恶人,那两者是否还有共存的可能。
当然,这些例子有着纰漏,其一是讨厌某人是否就要拒绝他的一切,其二是国家和喜好是否能进行比较。对于前者,我坚决持否定态度,对于后者我则对国家的含义模糊不清,对喜好与国家的价值无法判断。
这里的国家是什么:群体共生的存在感?个体成人的价值观?对历史的正确认识?对同一片土地下,过往的与现有的人的敬意?
我不知道。不过我相信,这样不同的人还是可以成为朋友。此外,人也是不断改变的,认识也是不断加深的。随着事实论证下的认知,选择也会随之价值取向开始平衡轻重。
这可能显得有些圣母情怀,但我觉得还是需要些许兼容。作为个体,即使生气,也应容忍些许异样的声音。
最后,封禁的形式我可以接受,但过程无法接受。群体的经济抵制我接受,但并非来源于民主结果的抵制我是不接受的。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