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篇关于音频与内容付费的文章
喜马拉雅FM余建军:音频更适合知识内容创业,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成为知识网红| WISE·2016时代峰会
2016被称为“知识变现的一年”:罗振宇推出得到,知乎live,在行,分答,好好说话
喜马拉雅推出“123知识节”,知识领域的双十一购物节,首日交易额为5088万
视频——生动——表现力强的用户;文字——浏览效率最高——盗版严重;音频——伴随性、细分场景相结合、移动省时——知识内容创业
喜马拉雅定位:为内容创业者提供包含内容梳理、体系建立、发行、商业变现等一整套孵化体系
内容创业的未来趋势:
- 生产的内容越来越专业化、越来越深度优质化。(简单的东西被AI替代)
- 内容的产业会发生很大的融合。
- 知识网红会大行其道。
内容分发未来会智能化:
- 通过大数据做个性化、精准化的分发,基于兴趣图谱的分发。
- 场景化的分发。
- 音频的流行现在才刚刚开始,整个在移动时代,音频是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。
- 马云的湖畔大学三板斧数据并不出众,李湘的商业内参的数据也有所下滑
- 是知识的力量,还是粉丝的力量?
- 养成了内容付费的习惯,为目标人群提供高效、专业、精准的内容
- 对内容生产者起到了肯定与责任要求
Facebook推出音频直播服务,同类第三方应用们听到后有没有咯噔一下?
- 将音频直播放入到信息流中
- 网络不好的时候通过音频直播
- 不用担心形象,就多了一个分发和交流的渠道
- 为用户提供了托管的服务,不再依托以往的第三方音频托管工具,而直接在用户平台上营造
- 内容创业的社会背景:很多年轻人是对知识有很大的渴望,有成长的焦虑。
- 移动互联网进入一个成熟期,如果去独立去做一个平台,机会不是那么的大,但是你可以站在其它大平台的肩膀上去借助他们的力量。
- 美国的MCN内容生产模式:MCN是Multi-Channel Network的简称,是一种多频道网络。它的起源YouTube上面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制作方,然后发现,他们如果通过一种联盟,其实是可以更好地互相可以做推广,互相可以有一些资源共享。
视频网站超过了电视台之后,变得越来越像电视台
- 升高了制作门槛,也阻断了新的个人脱口秀脱颖而出的可能
- 这些节目除了尺度方面略有宽松之外,从形式到内容,都跟电视节目没有太大差别。
比起视频
- 音频再度简化了制作流程,连相机和场地都不需要,只需要简单的电脑设备。
- 语言类节目,尤其是主打个人的语言类节目,天然就适合转为音频,让用户在通勤工具和睡前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。
- 豆瓣时间上线五天销量已经超过百万元
- 如今各种图文和视频令我们目不暇接,我们拥有的信息已经太多,多到我们不得不放弃“互联网免费”这一自雅虎以来便天经地义的事实,花钱去购买、筛选信息和内容。当眼睛的时间已经不够用的时候,依然空闲的耳朵成了内容供应商争夺的又一个战场。
- 在第一波付费明星节目之后,用户的留存率和复购率,让音频制作者们焦虑——网络电台上,很多人收听不到四分之一的内容便会选择跳出。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对媒体说,付费模式做了半年,喜马拉雅的付费用户不到1%,还属小众。
- 目前的音频付费内容,从喜马拉雅,到得到,到豆瓣,多采用订阅模式,用户全额付清所有费用,但需要一定时间等待作者更新完毕——这一订阅模式原型依然是播客。
- 但对于用户来说,所能依凭的,只有节目介绍信息和几期试听,此外便只能依靠对主播的信任了。因此,自带流量效应的名人自然能够得到更多机会。
- 在一番试水后,“名人”+“课程化内容”的组合,成了各大平台最需要争抢的资源。
- 能否从少量“头(名)部(人)内容”,转向层次更丰富的内容,是音频内容付费的第一个坎儿。
- 音频这种形式之所以备受青睐,是因为能帮用户“抢时间”。人类最富有的是碎片时间,而不是大段时间。而音频是最好的解放双手和眼睛的方式。
- 用户花的钱,首先购买的是满足感,其次才是推荐出来的精品内容。
- 2016 年上半年,亚马逊旗下 Audible 推出了新版块“Channels”,用户每月支付 4.95 美元,便能收听其中的有声书和各种音频节目,负责人 Eric Nuzum 说:“我们希望提供类似 HBO 的体验。”
- 抢流量、卖广告,是不是一条好路?
- 绝大部分的语音类产品都是过渡产品,迟早要过渡到视频形态。
- 视频有更强的感染力与互动性,一个人能适应现场演讲,也能适应视频直播,这需要有新产品进一步培育市场。
- 最终能够适应视频直播的输出者,可能比只能适应语音直播的传播者少一个数量级,所以在这个场景中,考虑到“教学效果”和“输出者门槛”的权衡,我猜最佳平衡也可能是语音直播。
- 有没有内容当然是第一位的,但音频过渡到视频,我认为是在一两年内就会发生的事情。市场的教育迟早会让知识大V意识到,这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值得自己去适应变化。
- 视频比音频的优势,第一,表情动作会极大地增强语言感染力,第二,基于视频直播的互动,天然优于基于音频的互动,这种实时交互的魅力已经在各大直播平台被证实;第三,视频直播更容易控制场面节奏。
- 音频也有明显的优势,就是不占用人的核心信息获取渠道,可以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听,比如开车 地铁 走路。损失了感染力,但获得了别的明显优势,各有市场和适用的场景,并不会取代。(嗯,比如听书,电台,都是不会被取代的。不过音频适用场景相对狭窄。)
- 没错,熟练的人会觉得直播更好,但是如今内容变现遍地开花,大V忙不过来,小V才能让中小平台活下来。然而以我语音直播的那个平台上的其他小V来说,有的人是连普通话都不怎么标准的。这样的一群人来做内容输出主体,还是分段语音不会出乱子。
评论
发表评论